21日,由亞洲職業衛生聯盟(Asian Network Occupational Hygiene, ANOH)主辦、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廣東省職業健康協會、中國職業醫學雜志聯合承辦的亞洲職業衛生大會在廣州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平均每年新發職業病約3萬例。塵肺病是我國最常見的職業病,約占職業病人總數的90%。
職業病防控專家表示,塵肺病可防不可治,目前防控難點在于診斷難、鑒定難,關鍵要督促用人單位落實粉塵治理,讓作業場所粉塵濃度滿足國家標準;塵肺病人應早診斷、早治療,加強身體鍛煉。
本次大會主題為“探索亞洲職業衛生道路”,中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亞太國家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等機構的職業衛生專家學者共300余人參會。
塵肺病“可防不可治愈”
塵肺病是由小微粒粉塵在肺部潴留而引發的疾病是典型而嚴重的職業病。
中國疾控中心職業衛生所所長李濤介紹,塵肺病可防不可治。隨著病情不斷加重,病人會合并肺結核、肺氣腫等癥狀,隨著肺組織纖維化程度加深,患者呼吸越來越困難,嚴重影響生活和勞動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李濤介紹,目前全國有4000多個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產業工人在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都可以i通過高仟伏胸片、CT、DR(數字X射線胸片攝影)等最終確診。“預防塵肺病是有辦法的,關鍵在于督促用人單位落實粉塵治理,讓作業場所粉塵濃度滿足國家標準的要求。”李濤表示,但現實防控中的難點是,勞動者的職業史、疾病危害接觸史很難獲得。“塵肺病病因很明顯,就是粉塵導致,但如果不了解其粉塵接觸史,就很難歸因。”李濤表示,再加上勞動者流動性太大,很難歸結于是在哪個單位所導致,這就造成了塵肺病防控的最大瓶頸——“診斷難、鑒定難”。